水源污染與公眾飲水問題息息相關,而現實情況“觸目驚心”。中國水科院水資源所所長王建華表示,我國仍有超過一半的水功能區水質不達標,太湖、巢湖、滇池三大湖水質整體還處于中度富營養化狀態,一些豐水地區“有河皆污”。地下水污染情況則更為嚴峻。
據了解,我們國家有2.5億的居民住宅區靠近重點污染企業,接近3億居民使用不安全飲水,而中國的鉛污染,沿海地區最厲害。
北京公眾環境研究中心負責人馬軍表示,中國目前水資源所面臨的形勢非常嚴峻,地表水資源受到了嚴重污染,特別是在中國城鎮地區情況更為嚴重,F在存在這樣的態勢——當地經濟越發達污染越嚴重。“我們在關注GDP增長的時候,實際上在付出非常昂貴的環境成本。”
根據世界銀行估算,中國每年需要投資200億美元才有望實現城市供水達到標準。
如今,治理水污染、保護水資源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。當務之急,政府部門應該出重拳、用重典,像治理貪污腐敗一樣治理水污染,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保護制度,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和監督制度,對污染水資源的行為“零容忍”,讓生命之源得到有效保護。
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,將實施清潔水行動計劃,加強飲用水源保護,推進重點流域污染治理。當前我國水污染形勢依然嚴峻,同時也預示著水環境治理的市場空間巨大,新的治理需求中既蘊藏著新機遇,也讓環保產業面臨新挑戰。
據測算,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將投入2萬億元。水污染治理投資機會將出現在四個方面:首先是工業廢水治理委托運營;其次是市政污水規模擴張;再次是膜處理設備與工程的推廣;最后是其他水處理設備的需求增加。
全國工商聯環境服務業商會秘書長駱建華表示,我國市政污水處理已經覆蓋得差不多了,工業廢水是導致水污染的一大主因。工業廢水處理投資分為新建項目“三同時”投資和存量企業的廢水治理技術改造投資兩部分。
據了解,去年6月底,全國設市城市、縣累計建成城鎮污水處理廠3479座。全國已有650個設市城市建有污水處理廠,約占設市城市總數的98.9%;累計建成污水處理廠1994座,形成污水處理能力1.2億立方米/日。全國已有1328個縣城建有污水處理廠,約占縣城總數的81.7%;累計建成污水處理廠1485座,形成污水處理能力2547萬立方米/日。
據國務院印發的《十二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》明確指出,十二五期間,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投資近4300億元。
在膜處理行業,國家有關部門已將發展膜技術、膜材料列入培育新型產業的規劃中。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也將與環保部門合作,推動膜技術在經濟發達地區廢水處理領域的推廣;在重點流域抓好膜技術治理水污染的示范工程;建立市場激勵機制,加快膜技術在廢水處理領域的推廣。
據了解,目前我國每年污泥產量超過3000萬噸,但污水處理設備和污泥處理設備建設的差比達到10比1,利用率僅為10%左右。污泥處理設施與污水處理設施比例嚴重失調,污泥處理能力缺口巨大。如按照發達國家超過50%以上的污泥利用率,未來5年我國污泥處理設施的建設基礎投資需求將達600億以上,加上后期運行的資金需求,或將超千億規模。
除此之外,環境服務業的很多細分領域都有望獲得發展。環境保護部污防司司長趙英民分析,設備成套、工程施工、調試運行、維護管理、升級改造的環保服務總承包商、環境合同管理、環境治理、特許經營模式等種種創新都需要發展。